技术中心

技术文章

首页>>技术中心 >> 技术文章

如何治疗仔猪咬尾

发表时间:2015-07-24

最近客户有反映猪场仔猪咬尾,今天就仔猪咬尾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大家探讨和分享下,希望对养猪朋友们有所帮助。咬尾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表现,当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轻者尾巴被咬成半截,重者整个尾巴被咬光。

一般来讲,造成咬尾的原因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当饲粮营养失衡时,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或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引起咬尾现象;当猪只患贫血和体内外寄生虫时,也会发生咬尾现象。针对以上原因可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咬尾症。 

1、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 

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日粮盐分建议在0.5%左右(钠含量0.2%),对于正在咬尾的猪,盐分含量可达到0.75%,甚至0.8%。同时注重钙磷比例及日粮中镁离子的补充。

正常生长环境,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平可以充分满足猪群生长需求,但在应激(转群、外界环境不适)情况下,猪体对营养要求增加,严重的话会出现营养不足。所以对于环境不佳的猪场可以适当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猪体的营养需求。

2、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 

2.1控制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影响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和猪只的采食、饮水,若不加注意可引起咬尾现象。建议保育饲养空间0.3~0.32m2/头,育肥猪为0.5~0.55m2/头。

2.2及时去势 猪去势越早应激性也越小。猪最适宜的去势时间在生后7-10日龄。猪去势后既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又可防止咬尾现象。 

2.3做好定期驱虫工作 根据气候条件、猪场常见寄生虫种类和发病规律,建立科学的驱虫方案,并选用合适驱虫药,按说明投药驱虫。母猪在临产前1-2周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驱虫3次;仔猪在保育及育肥阶段都要做相应驱虫工作。

2.4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根据猪的年龄和生产性能,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且要保证猪舍通风换气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以使猪舍冬暖夏凉、清洁干燥,并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除。 

2.5改变单调的生活环境 猪通常有探究行为,当生活环境单调时,摆动着的猪尾巴会吸引其它猪的注意力。所以,应在圈舍挂铁链、铁环、绳子等供猪拱玩,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猪的咬尾现象。 

3、采取断尾措施 

仔猪出生后,在距离尾根约1cm处,用钝口剪钳将尾巴剪掉,并涂上碘酊以防止感染,这是控制咬尾症的有效措施。

对于咬尾的猪,建议将咬尾猪按照大小和正常猪分开,对于受伤猪予以消毒处理(高猛酸钾等),同时向栏舍内加煤球或砖块等,借以分散猪群注意力。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