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上海阿姐养猪记
第20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2019-12-22

上海阿姐养猪记

◆湘君

红烧肉、大排骨、小排汤……“买汏烧”的上海阿姐们日常离不了这些。而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上海阿姐,她的日常是与那些活泼泼、肉滚滚的生猪们朝夕相处。

猪亦以食为天

60后的尾巴,黄红梅(上图)年轻时在大学里学的是动物营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粮食系统工作。那时,国内还没有正式的饲料企业,她的工作之一,就是协助一家外企将饲料推广到长三角的养猪场。当时驻扎在她们办公室的外派人员为人高调,自恃卖的是外来洋货,技术先进,因此态度格外傲慢,对同样专业出身的合作方很不尊重,引起同事们强烈不满。

“我当时自己年轻气盛。”说起当初热血上涌的决定,黄红梅掩嘴而笑。当时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她跟着一家饲料公司去阜阳出差,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活力和快节奏。一说开会,所有的人顿时兴奋,满血复活;一上火车,没人闲扯,马上切入会议模式;一到现场,立即与另一群人汇合,继续开会讨论;晚上进了房间,仍然兴奋地延续工作话题……几天的相处让她看到了另一类人,另一种活法。充满变数的未来有意思,她的创业激情被腾地点燃了:老话说,“猪粮安天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养猪国家,仅上海每年就要消耗1200万头猪,为什么就不能大力发展自己的饲料企业?她甚至公开放言:“谁能做出跟外企一样效果的饲料,我就嫁给他!”没有人?好,1996年,这个个子不高魄力不小的上海小姑娘舍弃铁饭碗,成立了饲料公司,从此与猪打上了交道。

一说饲料,许多人满是抵触,习惯地认为吃饲料的猪就不健康,只有吃糠咽菜的放养猪才可靠。我当然没逃过这样的“刻板印象”,向她提出了疑问。黄红梅无奈地笑了,向我澄清“健康猪肉”的概念:“没有抗生素的残留,没有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残留,而是营养平衡的,那就是健康的猪肉。野生、天然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关注结果,即猪肉本身,而不是关注过程,计较它是否放养。”至于有些人觉得养殖的猪是速成的,吃饲料的猪肉口感较差,口感上的细微差异,是因为品种不同和饲养周期的关系。实际上,在遗传育种时,通常会筛选出快速生长的基因,并给足它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猪崽自然生长得快。

饲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法分子对饲料添加的有害物的残留。

拜师学做“猪倌”

没有现场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只有自己养猪,了解猪的需求,才能做好猪饲料。于是,黄红梅买下了崇明岛的一个猪场。初入养猪行业的她,四处拜师学艺,一本正经地当起了“猪倌”。

青浦猪场的马老板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养猪能手。一开始他采用传统方式养猪,为了给猪保暖,他搬个热风炉对着刚断奶的小猪吹热风,一个冬天下来果然死亡率降低很多;他还给母猪设“高床”,让它睡在像榻榻米似的漏缝地板上,小猪睡在垫子上,肚子不着地就不易受凉,不易生病;夏天,他设法用软管给猪头颈滴水,以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当他发现猪舍湿度增大,就增加风机及时抽干;再后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升级换代,用上了自动喷雾系统。猪舍冬暖夏凉,养猪工人都觉得很舒服,宁愿睡在猪棚里。

在猪的饲养营养上他同样动足了脑筋。先是收集餐馆的下脚料,很快发现这些所谓的“天然猪食”并不安全;于是他换用发酵猪食,但是容易变质,特别在炎热的夏天;再改用烘干的糠饼,但制作过程中有益菌会被杀灭,营养效果不佳,只得又从头开始摸索。为了让猪的饮食多样化,他在猪舍之间的空地种上水葫芦或苜蓿草,夏天猪吃了清热解暑,果然胃口大增。

马老板对猪无微不至的关怀得到了回报,猪群生长健康,体重日渐增长。马老板给饲养员狠狠地发了一笔年终奖,顺带发了一把拖把,要求务必达到“猪睡得比人暖和,人可以睡猪产床”的干净程度。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养好猪。

马老板精益求精的做法让黄红梅深受触动,而同为女性,艾场长的言行更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艾场长是江西一家大型猪场的负责人,存栏有上万头猪,每天光巡视一圈就要花两个多小时。其中每一头猪的情况,她都如数家珍。她自豪地说:“我把猪当成情人一样爱,当子女一样疼。我对猪的生老病死都了如指掌。”

员工招聘时,艾场长更青睐已婚已育的饲养员,她说:“经历过怀孕过程中的痛苦,才能理解母猪的痛苦;有哺乳的经验,就更容易理解哺乳期的母猪;生了孩子,你懂得怎样照顾小宝宝,才知道怎么给猪崽添加辅食和营养。”感同身受,才能与猪相通。

艾场长的一番话,令黄红梅引为知己。她甚至对公司的技术骨干女博士、女硕士提出要求:必须生完孩子方可给猪做营养方案。她自己则还是一位出色的庖厨,尤其是拿手菜红烧肉,吃过的人无不吮指叫好。问及秘诀,她总是笑盈盈地说:“我做菜跟做猪饲料一样,既要考虑营养均衡,又要使它健康美味。在做菜的时候也会琢磨,汤炖起来会析出什么物质,怎样的火候会让脂肪乳化,释出多少脂肪汤色会变白……营养是相通的。”她建议每一位员工学做厨子:“餐桌上做菜,你会关注原料是否新鲜,菜的味道如何,因此就会理解饲料的生产工艺。饲料合格的标准,就是人也能吃。你用自己的味觉去尝试和感触,如果是氧化或者发霉的,那么猪愿意吃吗?”

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黄红梅渐渐学会了跟猪对话,跟它的生理对话,跟它的代谢对话,跟它的感觉对话。她郑重其事地在公司手册的扉页上写下一句话——“我们是一群爱猪的人。”

先养人后养猪

第二个猪场位于江苏泰州,两面环湖,水道纵横。刚接手时,千疮百孔,管理混乱,供应商提供劣质原料,场内外互相勾结,偷盗现象十分严重。有一天她到场里,四下静悄悄的,员工们都在午睡,只有四五个人聚在一起交头接耳。一看到老板从天而降,慌得扔下一地饲料和鸡鸭四散奔逃,划着小船迅速隐没在芦苇荡中……

眼前一幕看得她瞠目结舌。不过这难不倒她。黄红梅当即布置查岗,并且公开宣告——如果再被我发现,直接贴到村里的宣传栏去。这招够狠,员工都是当地人,谁敢在乡亲眼皮子底下当小偷?她还走访当地政府部门,联络领导干部进行监管,对那些“内贼”起到了震慑作用。有一个饲养员因被查出巨额贪污调离岗位,吓得不轻,竟引发脑溢血。黄红梅反应迅速,立即叫救护车送他去县医院,并亲自找人连夜给他开刀做手术,救了他一命。

“人生首先要的是望远镜,看远!其次是放大镜,看细!再就是显微镜,看透!接下来是太阳镜,看淡!最后是哈哈镜,笑看人生!”上海小囡最喜欢的“大世界哈哈镜”给黄红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予她人生启迪,她明白应该“先养人,后养猪”。她为员工改善伙食,提高宿舍配置,提倡卫生评比,时不时做些人文关怀;她还引进考核机制和竞争机制,把所有猪舍编号,做好报表,用数据说话,用事实激励,仅用了八九个月时间就扭亏为盈。

养殖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当属上海光明食品集团,不仅拥有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及相关配套,还有着对未来的高瞻远瞩。从现代化到自动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光明的养猪技术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端。它还主动与学校合作,设立“光明班”,培养后继人才库存。这些学生们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毕业后进入光明企业,从饲养员做起,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2003年第一次去“光明”参观学习,黄红梅就被深深吸引,她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发。于是,她每周在公司内召开读书报告会,一年定两次课题,鼓励员工做研究;每年都从专业高校招聘科技人员,不管硕士还是博士,新员工必须先到猪场实践,在养猪的两个月内读完《现代化养猪》,并写读书报告;她鼓励“以旧带新”,让技术人员同时开设两个以上饲养实验,给新人比对、思考、做实验报告、发表文章……

面对外界诧异的目光,黄红梅常常笑着解释:“不要觉得这个行业都是农民和土包子,博士硕士比比皆是,90%以上的猪场老板都出过国,‘猪二代’都是科班出身,业内海归数不胜数。”老板出国,都是“带着任务”的:参观国外的养猪场,学习养殖技术,参加国际间的大型讲座和交流研讨会,了解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

黄红梅喜欢看新闻,她还要求采购经理实时关注新闻,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原料价格,也影响着她的决策。“未来的养殖业,一定属于那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当机遇来临时,才能把能力变成红利。”

危机也是时机

2018年8月开始,各地养猪场接连“中招”。黄红梅的猪场也难以幸免,泰州的猪场里出现几头疑似病例,吓了她一跳。业内很多人想要放弃,上海阿姐不甘心。一接到猪场的电话,她立即驱车赶往,看到那些平日功劳卓著的母猪,此刻垂头耷耳无精打采,黄红梅的眼泪刷地流下来。她思绪万千,不断告诫自己要冷静,她决定留下来,把事情搞明白!

她迅速组织团队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紧急管理小组。有人早上5点就进猪棚,观察猪的状态随时报告;有人看资料,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汇总、整理;她和几个管理人员负责跟专家咨询讨论,以便决策指挥……那两个星期,她每天学习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只有2-3小时。通过学习,她了解到病毒不耐高温(60℃就可以杀死病毒)、不耐酸碱,立即做出了应对:控制外围传染源,让它进不来;切断传染途径,用酸或碱加强消毒;同时提升场内猪群的免疫力。

古代没有疫苗,古人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摸索、尝试,靠的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虽然不能迅速消灭病毒,但可以从保护肝脏、增强肠胃功能、提高人的免疫功能下手,从而达到抵御病毒的目的。黄红梅“推人及猪”,开出一张中西医结合的“处方”:一边把板蓝根、黄芪、茵陈、蒲公英等中药打成粉掺在饲料里给猪吃,一边根据病毒特性在饮用水中加入酸化剂给猪喝,同时加强营养。也许是这一招“歪打正着”,猪的肠胃调理好了,变得越来越健康,抵抗力日渐增强,疾病慢慢控制住了。猪又恢复了活力,猪场,保住了。

许多同行蜂拥而至,纷纷打探其中秘诀。黄红梅的眼睛在镜片后闪闪发光,她心里正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危机”,往往正蕴含着时机。她逆势而上,买下了第三个猪场。

从业23年,当年冲动热血的上海小姑娘变成了今天沉稳大气的上海阿姐。从“口”做起,黄红梅已经拿下了几项专利,把公司打造成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还担任了上海养殖行业协会秘书长。“下一步,我准备给猪听音乐。”黄红梅笑吟吟地说。既然荷兰乳牛可以听交响乐,神户和牛受过按摩,上海的猪也不妨听听评弹,赏赏沪剧。她不但要把“对牛弹琴”重现人间,还想在风味上下功夫,把猪肉做出上海“咪道”,不断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