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第5届南农高峰猪业论坛学习

发表时间:2020-09-22

炎炎烈日,也挡不住养猪人求知若渴的学习热情,8.14-8.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养猪行业人士汇聚玄武湖畔,参加了由南农举办的第5届南农国际猪业高峰论坛,本论坛是今年疫情以来线下举办的规模较大的一次直播会议,大咖云集,内容详实全面,涉及生物安全疾病防控、饲养管理、营养等方面。两天多的时间,获得的信息量庞大,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只能梳理一些与当下非瘟常态下生猪复养、增产密切相关的话题、案例或知识点,分享给大家,以期在实际中能给大家带来启示或帮助! 吴德教授从猪场管理人员心理变化、生物安全防控变化、疫苗免疫程序变化,复养精细化管理以及多元化品种的变化五大方面阐述了非瘟背景下种猪的营养需求变化,非瘟背景下种源紧张,种猪健康是群体健康的核心和源泉,而营养则是健康的基本要素,在报告中吴校长用营养分配原则通俗的解释了疾病时免疫反应与生长平衡之间的关系,即动物在疾病状态下用于免疫、低抗疾病的营养增加,用于生长的营养自然减少。尤其在非瘟常态化的今天,群体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病力低下,因此在保证生产营养的基础上,需要强化免疫营养,提高动物感染疾病的阈值。个人也认为在今天养殖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饲料已经全面禁抗,实现低抗养殖、安全生产,加强饲养管理和提升营养必不可少,面对已知、未知的疾病风险,生物安全疾病防控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忽视营养的作用,基础营养一定要重视起来,猪吃好了,应激少了,免疫力强了,感染疾病的概率就会下降,养殖成本自然会下降。引用吴老师的一句话猪就是”饱暖思淫欲”,高度概括了非瘟下种猪营养提升的重要性。 杨汉春教授在报告中讲了当前大局形势和防控理念,他把ASF在我国的疫情流行情况形象地划分了”暴发流行——局部流行与疫情散发——零星疫情“三个大的阶段,而对应的战术是“狙击战/歼灭战——持久战——消灭战”,具体的措施是从扑灭到精准清除、控制到最后的净化根除。反复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体系性和适度合理性;以及如何在非瘟常态化下做好疫苗免疫策略的调整以及净化和猪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一句话作为总结:非瘟是“可防可控”。 闫之春老师报告的题目是《配对检测是检测-清除法在群内净化ASFV的关键》,是当下复养者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闫老师从检测原理到实践,结合国外一些重要田间试验,验证了全面检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精准清除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实施起来就是第一次全群采样后7-10天后再次全群检测,避免了漏检、误诊,直至全群阴性,最后实现群内净化。 吴晓东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目前监测到的ASFV的毒株还是基因II型,已经发现有一些区域发生了基因缺失的突变,其毒株致病性有所下降,言外之意ASFV病毒毒性可能超着减弱的方向发展, 毒力减弱一方面是好事,致死率在下降,但同时临床症状会由明显变为不明显或无症状,在以后的防控中会面临更大的难度,因此现阶段(有明显症状)是ASF清除和净化的黄金时期,养殖企业需加强和健全非瘟防控措施,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切实增强持久战思想认识。 王琴老师的报告题目是《猪瘟净化,我们的使命》,很有实际意义,报告指出从2011年以来我国猪瘟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说明我国猪瘟疫苗(C-株)对现有猪瘟流行能提供很好的保护,结合美国根除猪瘟的经验,我国猪瘟净化有技术支持和保障,在中国,猪瘟是可以净化的! 在复养场生物安全方面,华南农大的张桂红老师的报告可谓教科书般的详细,从整体布局到每条细节落实,全篇干货,页页细节,句句实操,用她本人的话总结就是“太粗无意义、太细都无法操作,执行到位才是硬核!” 除了围绕非瘟的生物安全、非瘟防控手段、猪场净化以及疫苗免疫话题外,本论坛在猪场常见疾病防控,疾病诊断检测以及如何提升兽医诊断水平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由于信息量大,不便一一展开,以上仅是本次听课的若干知识点和亮点,以共享、共勉!



线